鹧鸪天

花漏声干月隐墙。

琯灰迎晓透新阳。

物情渐逐云容好,欢意偏随日脚长。

山作鼎,玉为浆。

寿杯丛处艳梅妆。

醉乡路接华胥国,应梦朝天侍赭黄。

作者简介(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鹧鸪天

《鹧鸪天》是宋代诗人石孝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漏声干月隐墙。

花钟敲响声音渐渐消失,月亮隐没在墙后。

这句描写了夜晚的景象,花钟声渐渐消失,月亮也隐没在墙后,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夜晚的静谧。

琯灰迎晓透新阳。

琯灰(一种古代乐器)迎接黎明,透过朝阳的照耀。

这句表达了旭日初升的美好景象,琯灰迎接着黎明的到来,并透过清晨的阳光照亮大地。

物情渐逐云容好,欢意偏随日脚长。

一切事物逐渐随着云彩的变化而变得美好,欢乐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长。

这两句表现了自然界和人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希望。

山作鼎,玉为浆。

山像是一个大鼎,玉石则像是熬制成的美味浆汁。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山比作鼎,将玉石比作美味的浆汁,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庄严和宝贵之处。

寿杯丛处艳梅妆。

在庆寿的宴会上,杯中盛放着美丽的梅花。

这句描绘了庆寿宴会上的场景,梅花作为饰品装点杯中,增添了喜庆和美好的氛围。

醉乡路接华胥国,应梦朝天侍赭黄。

醉酒之后的人走在通往华胥国的路上,应该在梦中登上天宫,侍奉赭黄(古代神明)。

这句描绘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场景,醉酒的人在梦中踏上通往仙境的路,进入神仙的世界,与神明共度美好时光。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旭日初升的美景、自然和人情随时间流转的变化,以及超越现实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美好时光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人生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欢意物情脚长隐墙漏声赭黄琯灰容好梦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