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松竹二首

龙蛇隐大泽,糜鹿游丰草。

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

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

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

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

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

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玩松竹二首

《玩松竹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蛇隐大泽,

糜鹿游丰草。

栖凤安于梧,

潜鱼乐于藻。

吾亦爱吾庐,

庐中乐吾道。

前松后修竹,

偃卧可终老。

各附其所安,

不知他物好。

坐爱前檐前,

卧爱北窗北。

窗竹多好风,

檐松有嘉色。

幽怀一以合,

俗念随缘息。

在尔虽无情,

于予即有得。

乃知性相近,

不必动与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中的松树和竹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喜爱以及对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龙蛇隐匿于大泽之中,糜鹿在茂盛的草地上自由游荡。这里描绘了自然界的神秘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第二句提到凤凰栖息在梧桐之上,暗示着高贵和吉祥的象征。同时,潜水的鱼儿在繁茂的水藻中享受快乐。这里表现了不同生物各自适应并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庐舍的喜爱,并表示他在这个环境中追求自己的道德和精神境界。他认为自己的庐舍就像松树和竹子一样,可以为他提供安宁和满足,可以一直伴随他到老。

下一段诗句强调了每样事物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不需要去追求其他的好处。诗人喜欢坐在庐舍前的檐下,喜欢躺在北窗前。窗外的竹子能带来美好的风景,屋檐上的松树则展现出独特的色彩。这种自然之美让诗人的情怀得到满足,俗世的纷扰也随之消散。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幽怀与自然的和谐相合,他认为自然界虽然没有情感,但对他来说却能获得满足。这一点让他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共通的本质,无需人为地去改变或控制。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松树和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得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自然中找到安宁和满足的心灵寄托。这首诗展示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玩松竹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龙蛇修竹乐于终老糜鹿丰草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