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和王常令双莲堂)

翠盖千重,青钱万叠,雨余绿涨银塘。

藕花无数,高下斗芬芳。

浑似华清赐浴,温泉滑、洗出真香。

何妨更,合欢连理,高压万芝祥。

风流,贤太守,当年奏瑞,盛事名堂。

好是琉璃池上,一片宫妆。

况有薰风解愠,流霞泛、丝竹成行。

依莲暇,联珠唱玉,应不愧金相。

作者简介(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满庭芳(和王常令双莲堂)

《满庭芳(和王常令双莲堂)》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之道。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庭芳(和王常令双莲堂)

翠盖千重,青钱万叠,

雨过后,绿水漫满了银塘。

莲藕花朵无数,高低竞相绽放芬芳。

仿佛是华清宫中赐予的浴池,

温泉滑润,洗去了真正的香气。

又何妨,将合欢花与连理竹相结合,

高压之下,万花争相繁盛。

风流的贤太守啊,当年上报天子的喜庆盛况,

真是美丽如琉璃池上的宫妆。

何况还有轻风吹散了忧愠之情,

彩霞飘荡,丝竹合奏成一曲华美的乐章。

依着莲蓬般的暇处,

联结着珍珠般的歌声和玉琴,

应该不辜负宫廷中金相所赐的美誉。

诗词的译文:

满庭芳(和王常令双莲堂)

翠绿的蓬帐层层叠叠,

青铜钱片片成堆,

雨后绿水涨满了银塘。

莲花藕苗数不胜数,高低竞相绽放芬芳。

仿佛像华清宫中天赐的浴池,

温泉水滑洗净了真正的香气。

又何妨,让合欢花与连理竹交相辉映,

高压之下,万花齐放美不胜收。

风流的贤太守啊,曾奏瑞报给皇上的盛况,

美丽如同琉璃池上的宫廷妆容。

何况还有轻风吹散了忧愠之情,

彩霞飘荡,丝竹奏出华美的乐曲。

依着莲蓬的空隙,

联结着珍珠般的歌声和玉琴,

应当不辜负皇室赐予的美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花朵香气和美丽景色的赞美。诗人通过丰富的描写手法,展现了庭院中繁花似锦、香气四溢的景象,给人以视觉和嗅觉上的愉悦感受。

诗中的莲花、合欢花和连理竹等花卉植物,象征着美好、和谐和团结。诗人将这些花卉互相交融,高低错落地生长,形成了一幅繁花似锦、芬芳馥郁的画面。这种景象被比作华清宫中的赐浴,温泉水滑,洗去了花朵真正的香气,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常常被外在的因素所干扰和改变,失去了本真的味道。

诗中提到的贤太守是指具有才德的地方官员,他曾经上报天子一些喜庆的盛况,被形容为风流。诗人将其与琉璃池上的宫廷妆容相比,赋予了其高贵和美丽的形象。

诗人还描绘了风景中的轻风吹散忧愠之情,彩霞飘荡,丝竹乐曲奏出华美的乐章,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这里融入了自然景观和音乐的元素,增添了诗词的艺术氛围。

诗末表达了对宫廷所赐美名的珍惜和不辜负的心态,将珍珠般的歌声和玉琴与莲蓬的空隙联结在一起,形容其应该能够展现出宫廷所赐美名的价值。

整首诗以其华丽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花朵盛放、香气四溢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融入了对音乐和宫廷文化的赞美,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何妨合欢银塘高下浑似连理青钱温泉芬芳高压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