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雀

雀入官仓中,所食能损几。

所恨往复频,官仓乃害尔。

鱼网不在天,鸟网不张水。

饮啄要自然,何必空城里。

作者简介(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空城雀

诗词:《空城雀》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空城雀,不羡人家困官仓。

几度离群折翅鸦,只为官仓多下腥。

诗意:这首诗描述了一只雀鸟进入空城的官仓中,并感叹了它在官仓中无所作为的状态。雀鸟进入官仓,却无法享受到官员们能够得到的丰富食物和资源,反而被困在官仓中,无法飞出。

中文译文:

雀鸟进入官仓中,

能损失几分食物。

所恨的是往复频繁,

官仓反而害了你自身。

鱼网无法撑到天上,

鸟网无法张开到水中。

饮水和觅食要随性,

何必留在空城之中。

赏析:这首诗以雀鸟进入官仓为主题,通过描写雀鸟的遭遇,抒发了对虚名和空城一事的感慨。诗人通过雀鸟的遭遇,表达了对于过多于虚名和权势的自省。官仓象征着虚名和权势,被诗人视为一种限制和束缚。诗中的鱼网和鸟网,则突出了自然界与人工界的不同,诗人以此来表达对自由和自然的追求。

整首诗行简练,意境深远,语言清丽。通过雀鸟的遭遇和比喻,诗人以点带面,揭示了社会的虚名和权势之细微,使读者深思。诗人借雀鸟的经历,进一步表达了个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诗中,警示了人们不要被权势和名利所迷惑,而应该去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在自然鱼网官仓鸟网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