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溅溅溪流散,苒苒石发开。

一朝辞浣沙,去上姑苏台。

歌舞学未稳,越兵俄已来。

门上子胥目,吴人岂不哀。

层宫有麋鹿,朱颜为土灰。

水边同时伴,贫贱犹摘梅。

食梅莫厌酸,祸福不我猜。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西施

《西施》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溅溅溪流散,苒苒石发开。

溪水仿佛溅溅流淌,石头上的青苔茂盛生长。

一朝辞浣沙,去上姑苏台。

西施离开浣沙之地,前往姑苏台。

歌舞学未稳,越兵俄已来。

西施学习歌舞尚未稳定,越国的兵马却突然来袭。

门上子胥目,吴人岂不哀。

子胥的眼睛注视着城门,吴国的人民岂能不感到悲伤。

层宫有麋鹿,朱颜为土灰。

宫殿中有着麋鹿奔跑,美丽的容颜却成了尘土。

水边同时伴,贫贱犹摘梅。

在水边,与她同时相伴的是贫苦的人们,她仍然摘取梅花。

食梅莫厌酸,祸福不我猜。

在品尝梅子时,不要嫌弃它的酸涩,无法预测祸福的到来。

这首诗词《西施》通过描绘西施的遭遇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虑。西施作为美丽的女子,却被战乱所迫,经历了痛苦和沧桑,她的美貌也成了尘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乱的悲愤,同时也呈现了人生无法预测的变幻和不可测的命运。通过梅花的象征,诗词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论是苦难还是幸福,都应该坦然接受,不去猜测未来的祸福。整首诗意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西施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歌舞贫贱子胥溅溅麋鹿祸福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