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庐山的景色和诗人的游山经历。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此山岩谷不知重,

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蹻随僧践黄叶,

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

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

出山惟见白云浓。

诗意:

这座山的峡谷壮丽而无法计量,

红眼睛看到山峰图景如浮现。

草鞋跟随僧人踏过黄叶,

晨光把积雪融化,滴落在高耸的松树上。

山中的泉水,我试着品尝,仿佛是先师赐予的,

中午回寺庙寻找下山的钟声。

这些胜景转瞬即逝,真怕忘却,

从山上望去,只见浓密的白云。

赏析:

这首诗词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峦、僧人、雪景和泉水等元素,展现了作者的游山心境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以及流畅的句式和押韵,使整首诗具有韵律之美。

诗的开篇,描述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峡谷的浩渺无边,令人无法估量。接着,诗人以红眼来形容自己,表达了他对山峰景色的强烈感受,仿佛画面浮现在眼前。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僧人穿越黄叶的情景,展示了他与僧人一同游山的经历。晨光照耀下,积雪融化,滴落在高耸的松树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山中的泉水,他试着品尝泉水,仿佛是他的先师赐予的。中午,他回到寺庙,寻找下山的钟声,展现了诗人在山中游历的场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胜景的转瞬即逝的担忧,怕自己会忘记这些美景。从山上望去,只能看到浓密的白云,表现出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壮美景色和诗人的游山经历,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该诗以其清新的意象、流畅的句子和准确的描写,展现了苏辙优秀的诗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知白云一峰长松胜处午饭先师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