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我从灵洲来,惟见芳草渡。

兼葭随水远,旷野无立树。

挂席上真阳,好山忽无数。

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

不应官道傍,乃有见山处。

借识卫叔玠,未睹乐彦辅。

石峰难再得,舟过更回顾。

作者简介(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从灵洲来,只见芳草渡。

葭随水远去,旷野无立树。

挂席上真阳,好山忽无数。

好山如隐士,避世不自露。

不应官道旁,却有见山处。

借识卫叔玠,未见乐彦辅。

石峰难再得,舟过更回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陈公径经过摩舍那滩石峰下的情景。诗人从灵洲来到这里,只见到茂盛的芳草和水流。远处的葭草随着水流远去,旷野上没有一棵树。在席子上挂着真阳,好山突然变得无数。这些美丽的山峰就像隐士一样,避世而不自我显露。虽然不在官道旁边,但却有机会看到这些山峰。诗人借鉴了卫叔玠的经历,但还没有见到乐彦辅。石峰难以再次得到,只能在船上经过时回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描绘芳草、水流和山峰,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山峰被比喻为隐士,表达了诗人对避世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借鉴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自己对山峰的向往和追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石峰难以再次得到的遗憾和回忆。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展示了杨万里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应旷野回顾有见挂席兼葭避世官道隐士石峰真阳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