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烛飘花

烛飘花,香掩烬。

中夜酒初醒。

画楼残点两三声。

窗外月胧明。

晓帘垂,惊鹊去。

好梦不知何处。

南园春色已归来。

庭树有寒梅。

作者简介(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喜迁莺·烛飘花

《喜迁莺·烛飘花》是宋代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烛光飘动,花香掩盖了灰烬。

深夜中,酒初醒。

画楼上,残留几点灯光。

窗外的月亮朦胧明亮。

帘子在黎明时分垂下,

惊起了飞鸟。

美好的梦不知去了何处。

南园的春色已经回来了,

庭院里的树上有寒梅绽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诗人在深夜酒醒之后,观察着周围的景物和氛围。烛光飘动,花香弥漫,带来一种浪漫而宁静的氛围。画楼上的灯光已经熄灭,只剩下几点微弱的光芒。窗外的月亮若隐若现,投下柔和的光线。黎明时分,帘子垂下,惊起了飞鸟,同时也唤醒了诗人。他发觉美好的梦已经离去,不知去往何处。然而,南园的春色已经回归,庭院里的梅花绽放,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夜晚的景象,通过描绘烛光、花香、月色、鸟鸣等细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人用短短的几句诗句,展示了一系列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美好。诗中的画楼、烛光、花香、月色等元素相互烘托,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令人陶醉其中。而黎明时分帘子垂下、惊起的飞鸟和离去的美梦,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忧伤和遗憾。

此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慨,同时也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诗中的南园春色以及庭院中的寒梅,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机。整首诗以简约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喜迁莺·烛飘花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归来不知春色胧明惊鹊飘花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