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士归天台

道高留不住,道去更何云。

举世皆趋世,如君始爱君。

径侵银地滑,瀑到石城闻。

它日如相忆,金桃一为分。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送道士归天台

诗词《送道士归天台》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作品。

中文译文:

送道士归天台,

道高留不住。

道去更何云,

举世皆趋世。

如君始爱君,

径侵银地滑。

瀑到石城闻,

它日如相忆,

金桃一为分。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以表达对尘世事物的淡漠和对道的追求为主题。诗人认为修行者道德高尚,无法被尘世的迷恋所困住。正因为道去无踪,人们纷纷追求物质而不可得,诗人形容人们都在追求尘世的东西,只有修行者才能懂得真正的珍贵。诗中使用了瀑布冲刷石城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去除了杂念的情形。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彼此的思念和道别,金桃一为分,表示将来有缘再见。

整首诗节奏明快,用词简练,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短短数句就表达了对道和尘世的对比,以及修行者在追求真正珍贵的过程中的坚持和归属感。另外,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使整首诗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相忆举世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