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咏江南土风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

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

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

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戏咏江南土风

《戏咏江南土风》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月江南未得霜,

高林残水下寒塘。

饭香猎户分熊白,

酒熟渔家擘蟹黄。

橘摘金苞随驿使,

禾舂玉粒送官仓。

踏歌夜结田神社,

游女多随陌上郎。

中文译文:

江南十月未见霜,

高林中的水已残,

猎户分享熊的白肉,

渔家开怀擘蟹黄。

摘下金黄的橘子,

与驿使一同送往官仓。

夜晚踏着歌声结伴,

陌上的郎君与游女们成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主题,展现了江南秋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首两句描述了江南十月的景象,尽管还没有霜降,但高林中的水已渐渐干涸,寒意逐渐降临。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猎户们分享着熊的白肉,渔家则欢快地打开蟹壳享用蟹黄,生活充满了丰富的食物和美味。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江南的农田景象,橘子摘下后随同驿使一起送到官仓,禾谷经过舂打后成为了宝贵的玉米粒,展现出丰收的景象。

最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人们跳着欢快的舞蹈结伴而行,陌上的男子和游女们一同嬉戏玩乐,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热闹与欢愉。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歌颂了江南地区的丰收和繁荣,同时也展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江南土地的独特风情和人们的生活乐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戏咏江南土风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未得驿使踏歌寒塘官仓渔家神社猎户蟹黄金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