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无相禅师

老住西峰第几层,为师回首忆南能。

有缘有相应非佛,无我无人始是僧。

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

何如一衲尘埃外,日日香烟夜夜灯。

作者简介(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寄无相禅师

《寄无相禅师》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住在西峰的老人,住在几层楼,

为您师父,我回首想起南方才能。

有缘有因缘,不是佛教的,无我的开始才是僧侣。

红衣袍是名利,金钱铺就的课讲爱与仇恨。

如何像一块泥尘般守在外面,

每天白天烧香,每天晚上点灯。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师无相的思念和对禅宗修行的理解。诗人居住在西峰,而禅师在南方的思念让他回首追忆。他认为修行并不仅仅属于佛教,有缘分和相应才是真正的僧侣。红色的袍子象征名利,所讲的课堂里充满了爱与仇恨。诗人希望能够脱离这一切,过着守望外界的简朴生活,每天日夜默默地修行。

赏析:

这首诗具有禅宗的思想色彩,诗人透过对禅师寄托了对更高级修行状态的追求。诗中强调了修行的本质,与世无争,超越了物欲和爱恨之情。诗人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态度,向往清净宁静的修道生活。通过以作袍名利为对比,诗人展示了修行人的不同追求和境界。整首诗以简洁的言语表达了复杂的思想,给人一种深邃的禅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回首为师尘埃相应夜夜香烟有缘铄金复利忆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