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

山僧邀我辈,置酒比陶潜。

紫蕨老堪食,青梅酸不嫌。

野蜂时入座,岩鸟或窥檐。

薄暮未能去,前溪月似鎌。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

诗词:《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

山僧邀我辈,

置酒比陶潜。

紫蕨老堪食,

青梅酸不嫌。

野蜂时入座,

岩鸟或窥檐。

薄暮未能去,

前溪月似鎌。

中文译文:

山中的僧人邀请我们,

摆酒比拟古代的陶渊明。

紫色的蕨菜虽然老了却可食用,

青梅酸涩也不嫌弃。

野蜂有时会飞入座位,

岩石上的鸟儿偶尔窥视屋檐。

天将黄昏,我们还未离去,

前面的小溪上的月亮像一把弯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梅尧臣的作品,描绘了作者与诸弟和李少府一起拜访广教文鉴师的情景。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寺庙为背景,展现了山中的宁静和与自然的亲近。

首先,诗人使用了陶渊明作为比拟,表达了他们置酒欢聚的欢乐和悠闲的心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与陶渊明相比,诗人展现了他们在山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其次,诗中出现了紫蕨和青梅,这两种自然的象征物使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朴素生活的追求。紫蕨虽然老了,但仍然可食,表现了诗人对于岁月变迁的接纳和珍惜;青梅的酸涩则象征了生活的苦辣,但诗人并不嫌弃,显示出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野蜂时不时会飞到他们的座位上,岩石上的鸟儿也偶尔窥视屋檐,这些细节增加了诗词的自然氛围,并使读者感受到山中的宁静和与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黄昏时分的景象,前溪上的月亮像一把弯刀。这里的月亮象征着变化和离别,暗示了诗人不舍离去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主题。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思考。它展现了山中的宁静和与自然的亲近,给人一种恬静、自由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诗人们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精神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未能薄暮青梅入座野蜂窥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