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元孚道人

梵宇章句客,佩兰三十年。

长乘碧云马,时策翰林鞭。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烟。

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

横輈截洪偃,凭几见广宣。

尔来寤华胥,石壁孤云眠。

龙降始得偈,龟老方巢莲。

内殿无文僧,驺虞谁能牵。

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

作者简介(陈陶)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寄元孚道人

寄元孚道人

梵宇章句客,

佩兰三十年。

长乘碧云马,

时策翰林鞭。

曩事五岳游,

金衣曳祥烟。

高攀桐君手,

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

摘星春风前。

横輈截洪偃,

凭几见广宣。

尔来寤华胥,

石壁孤云眠。

龙降始得偈,

龟老方巢莲。

内殿无文僧,

驺虞谁能牵。

因之问楚水,

吊屈几潺湲。

中文译文:

给元孚道人

住在静谧宇宙中,

写了三十年文章。

常常骑着碧云马,

用执笔号令时宦。

过去曾游五岳,

身穿金衣飘然。

攀上桐君的手,

靠在鸑鷟的肩。

秋雨中哭玉石,

春风前采摘星辰。

横輈阻挡汹涌洪水,

倚在桌边透过窗。

你来唤起华胥国,

一块孤寂的石壁。

龙降才获得偈颂,

乌龟老去才筑巢。

内殿中无文化僧人,

驺虞再也牵不动。

因此问楚水,

悲伤的潺潺流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陈陶写给元孚道人的一封信,通过描绘元孚道人从事文学创作、游山玩水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对友人和时光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使用各种意象和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充满诗意的意境。

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元孚道人在修辞之道上的才华和长期从事写作的经历。他拥有碧云马,时常骑着马车接受官方的委派,在翰林院中担任重要职务。

接下来的四句是描述元孚道人在过去的岁月中游山玩水的情景。他身着金衣,飘然而行,攀上桐君(传说中的神仙)之手,靠着神鸟鸑鷟的肩膀。这些描绘既有超凡脱俗的意味,又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接下来的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元孚道人的思念之情。他在秋雨中哭泣,春风前摘取星辰,寄寓着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的六句表达了作者对元孚道人现在境况的询问和对友人的惋惜之情。作者发现元孚道人的作品没有文化修养,再也不能通过诗词来引导他,他只能去问楚水,向水痛诉自己的屈辱和心情。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的情绪。这也是作者对友人困境的感叹,以及对友人未能发挥才华的失望。

整首诗的意境丰富而奇特,通过一系列富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友人的特点和作者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描绘了友人的经历和心情,展现了友人在修辞创作和游山玩水中的才华和志趣。结构上也比较紧凑,层次分明,通过诗中的形象和细节,很好地展现了友人的情感和人格特点。整首诗通过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希望,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中不如意的事物的抱怨与愤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碧云高攀鸑鷟章句客翰林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