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紫微知苏台

洞庭五月水生寒,卢橘杨梅已满盘。

泰伯庙前看走马,阖闾城下见骖鸾。

吴娃结束迎新守,府吏趋锵拜上官。

曾过杨州能惯否,刘郎盏底劝须宽。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唐紫微知苏台

《送唐紫微知苏台》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洞庭五月水生寒,

湖泊洞庭在五月时,水温却变得寒冷,

卢橘杨梅已满盘。

卢橘和杨梅已经丰盛地盛放在盘中。

泰伯庙前看走马,

在泰伯庙前观看驰骋的马匹,

阖闾城下见骖鸾。

在阖闾城下看到骖鸾(指高贵的马匹)。

吴娃结束迎新守,

吴娃(指吴地的美女)结束了迎接新年的守候,

府吏趋锵拜上官。

府吏们匆忙地行礼向上官致敬。

曾过杨州能惯否,

曾经在杨州居住,是否已经习惯了?

刘郎盏底劝须宽。

刘郎(指诗人自己)在酒杯底部劝告要宽容。

这首诗词以描绘洞庭湖五月的景色为开篇,通过描述水温寒冷和盛放的卢橘、杨梅,展现了五月的寒意和丰收的景象。接着,诗人以泰伯庙和阖闾城为背景,描绘了驰骋的马匹和高贵的骖鸾,展示了壮丽的场景。然后,诗人转向吴地,描述了吴娃结束迎接新年的守候,以及府吏们匆忙行礼的情景。最后,诗人以自己曾经在杨州居住的经历,提出了一个疑问,并在酒杯底部劝告要宽容。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示了五月的寒意和丰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思考和对宽容的呼唤。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唐紫微知苏台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结束走马上官满盘水生寒府吏趋锵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