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二首(送黄冕仲知福唐)

无诸好,方面镇全闽。

千骑泛云归洞府,三山明玉外风尘。

依约是蓬瀛。

贤刺史,龙虎擅香名。

金花已传当日梦,锦衣聊慰故乡情。

和气万家春。

又无诸好,金地遍重城。

乌石亭危千嶂合,荔枝楼暖百花明。

十里暮潮平。

贤刺史,来暮相欢迎。

终向凤池朝紫极,暂依猿洞驻朱轮。

风月锦堂春。

望江南二首(送黄冕仲知福唐)

《望江南二首(送黄冕仲知福唐)》是宋代廖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望江南二首(送黄冕仲知福唐)

无诸好,方面镇全闽。

千骑泛云归洞府,三山明玉外风尘。

依约是蓬瀛。

贤刺史,龙虎擅香名。

金花已传当日梦,锦衣聊慰故乡情。

和气万家春。

又无诸好,金地遍重城。

乌石亭危千嶂合,荔枝楼暖百花明。

十里暮潮平。

贤刺史,来暮相欢迎。

终向凤池朝紫极,暂依猿洞驻朱轮。

风月锦堂春。

译文:

望江南二首(送黄冕仲知福唐)

没有什么诸多的美好,只有面对全闽的镇守。

千骑泛云归洞府,三山明亮在玉外飘扬尘土。

随约定来到蓬瀛之地。

贤明的刺史,龙虎赢得了香名的美誉。

金花已经传达了当日的梦想,锦衣只能慰藉思乡之情。

和谐的氛围下,万家春意盎然。

再次没有什么诸多的美好,黄金的土地遍布重城。

乌石亭险峻地与千嶂合为一体,荔枝楼温暖中百花争艳。

十里暮潮平静。

贤明的刺史,黄昏时来互相欢迎。

最终到达凤池,迎接紫极的朝阳,暂时驻留在猿洞之中。

风月锦堂中的春光灿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赞颂贤明的刺史黄冕仲知福唐为中心,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和人物的风采。

第一首诗描述了黄冕仲作为刺史的才干和荣誉。他与千骑返回洞府,象征着他在治理全闽时带来的成就和荣耀。三山明亮在玉外风尘,意味着他的声望超越了一般人的范畴。他被称为龙虎,是因为他的才能和威望超过常人。金花传达了他当初的梦想,锦衣则象征着他对故乡的思念和慰藉。整首诗流露出和谐、喜庆的氛围,祝愿黄冕仲的治理能带来春意盎然的和平与繁荣。

第二首诗继续描述了黄冕仲的优秀和黄金般的土地。乌石亭和千嶂的合一,以及荔枝楼中百花的盛开,都象征着黄冕仲治理的地区的壮丽景色和繁荣景象。暮潮平静的十里暗示了地区的安宁和稳定。黄冕仲黄昏时的到来,象征着他的归乡和受到欢迎。最后,诗人描绘了黄冕仲到达凤池的场景,凤池代表着显赫的地位和权威,而紫极的朝阳则象征着辉煌和荣耀。黄冕仲暂时驻留在猿洞中,猿洞代表着幽静和隐逸之地,朱轮表示豪华庄严。整首诗以锦堂中的春光来结束,表达了黄冕仲治理地区所带来的繁荣和欢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美景和赞美贤明的刺史,展现了作者对黄冕仲的敬佩和祝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诗意更加生动丰富。整体氛围欢快和谐,给人以愉悦和积极向上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刺史风尘洞府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