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腊见三白,江南无旧闻。

天上春已暮,尽日花缤纷。

平生虽畏寒,遇雪心所欣。

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

窗户忽相照,川陵已难分。

二仪有巨丽,老我不能文。

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

浮屠似玉笋,突兀倚重云。

作者简介(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雪》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穷腊见三白,

江南无旧闻。

天上春已暮,

尽日花缤纷。

平生虽畏寒,

遇雪心所欣。

拥裘未敢出,

投隙致殷勤。

窗户忽相照,

川陵已难分。

二仪有巨丽,

老我不能文。

高吟黄竹诗,

薄暮心无垠。

浮屠似玉笋,

突兀倚重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陈与义在冬天看到雪的情景和他的内心感受。他说冬天的最后一个月穷腊,他第一次见到了三种白色:天上白云、地上的白雪和江南的白雾。他表示在江南的人们很少见到雪,这是一个不常有的景象。虽然春天已经快要结束了,但整个白天都被花朵的盛开所充满。虽然陈与义平时害怕寒冷,但当他遇到雪时,他的内心却感到欣喜。他拥着厚厚的衣裘,没有勇气走出去,但通过窗户他仍然可以欣赏到雪的美景。他觉得窗户和川陵(指江南地区的山川)之间的景色如此相似,以至于难以分辨。陈与义认为这种景色壮丽绝伦,但他自己却无法表达出来。他高吟着黄竹诗,心中的情感如同黄竹一般广阔。他将遥远的浮屠比作玉笋,高耸入云,突兀而庄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雪景,展示了陈与义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内心的感受。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天的景象,表达了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对窗户和川陵景色的对比,他展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的和谐共生。陈与义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联结,通过黄竹和浮屠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豁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雪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平生殷勤缤纷旧闻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