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鸠辞(一作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

铿鸣钟,考朗鼓。

歌白鸠,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

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

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作者简介(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白鸠辞(一作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

白鸠辞(一作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

铿鸣钟,考朗鼓。

歌白鸠,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

霜衣雪襟诚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

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

外洁其色心匪仁。

阙五德,无司晨,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中文译文:

响亮的钟声,奏起悠扬的鼓声。

唱起白鸠的歌,引领舞动的风。

白鸠的白色是与谁相邻的呢,

白得如霜,衣服像雪一样纯洁可珍。

它喂养七只幼鸽能平均分配食物。

吃东西从不噎到,性情安静温和。

它是首领,象征着丰收的春天。

天子刻制着玉杖,雕刻得精美赐予耆老。

白鹭的白色并非纯粹纯真,

外表洁白,内心却不仁慈。

五德都缺失了,没有人监督晨昏。

为什么它却要啄食我葭下的紫鳞。

猛禽、猛雀、猛鹗都贪婪好杀。

凤凰虽然圣洁庄严,不愿意做人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白鸠为主题,通过对白鸠的描绘和对比其他动物的赞美和批评,表达了李白对社会政治现状和人类道德境况的反思和思考。

首先,诗中对白鸠的赞美,描述了它的纯洁和平和的性格,以及它作为领袖引领群鸽的能力。这是对白鸠高尚品质的认可,也可以理解为对理想政治领袖的讴歌。

然后,诗中对其他动物的批评,如白鹭外表洁白但内心不仁慈,缺乏司晨的真君等,折射出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道德沦丧。这部分可以视为对官员和权贵的批评,暗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道德败坏。

最后,诗中提到凤凰不愿作人臣,表明李白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凤凰作为一个神圣的象征,它的态度暗示了李白希望看到一个没有外来统治的自由国家。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对白鸠的赞美和对其他动物的批评为线索,通过对比和隐喻,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乱象和人性的虚伪。诗人通过描绘动物的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的愤怒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白鸠霜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