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双舸亭亭横晚渚,城中飞观嵯峨。

画桥灯火照清波。

玉钩平浸水,金锁半沈河。

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

人生无奈别离何。

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作者简介(晁冲之)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临江仙

《临江仙》是宋代晁冲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双舟婉约地横在晚渚上,

城中楼阁高耸入云霄。

画桥上的灯火映照在清波上。

玉钩悬浸在水中,

金锁半沉入河底。

试问那无情的堤岸上的柳树,

也应该厌倦听离别的歌声。

人生无奈别离何时止。

长夜漫漫嫌梦太短,

眼泪少怕忧愁多。

诗意:

《临江仙》描绘了一幅江城夜景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别离之苦和人生无奈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双舟在晚渚上的婉约形态、城中高耸的楼阁和灯火映照的清波,展现了夜晚江城的美丽景色。然而,玉钩平静地浸在水中,金锁半沉入河底,暗示着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作者询问那无情的堤岸上的柳树,它们是否也厌倦了听别离的歌声,表达了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奈的共鸣。最后,作者表达了长夜漫漫嫌梦太短,眼泪少怕忧愁多的情感,反映了人生中的离别和苦痛。

赏析:

《临江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城夜景的美丽,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离别之苦和人生无奈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城中高楼、灯火和水中的玉钩、金锁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柳树作为代表性的离别意象,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别离的感同身受。诗人通过对时间和情感的对比,将长夜与短梦、少泪与多愁相对照,表达了人生中的离别之苦和苦痛的无奈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表达得深入人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人生亭亭试问金锁灯火别离也应画桥飞观堤上柳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