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拟李商隐(四首)

燕语铜楼淑景移,镜台香冷玉蟠螭。

书传王母三青鸟,针度天孙五彩丝。

江浦见莲须觅藕,石枰寻子未围棋。

独怜鹦鹉知人意,故傍银筝索荔枝。

¤

无题拟李商隐(四首)

《无题拟李商隐(四首)》这首诗词的作者是袁华,但关于作者和朝代的具体信息未知。

中文译文:

燕语铜楼淑景移,

镜台香冷玉蟠螭。

书传王母三青鸟,

针度天孙五彩丝。

江浦见莲须觅藕,

石枰寻子未围棋。

独怜鹦鹉知人意,

故傍银筝索荔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李商隐的风格进行模拟,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的图景以及其中的一些隐晦的意象。

首先,诗中提到了"燕语铜楼淑景移",燕语指的是燕子的鸣叫声,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而铜楼则代表了富丽堂皇的宫殿。"淑景移"表示美好的景色在转移,可能指的是季节的变迁或者宫廷生活的变动。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镜台香冷玉蟠螭",这是在描述一个寒冷的景象。镜台是指放置镜子的台子,"香冷"则表明了寒冷的气息。"玉蟠螭"是一种神兽的形象,可能象征着宫廷的庄严和神秘。

诗的下半部分提到了一些神话传说的元素,如"书传王母三青鸟"和"针度天孙五彩丝"。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神,而"三青鸟"则是她的坐骑。"针度天孙五彩丝"暗示了织女(天孙)用五彩的丝线织造天空。

接着,诗中出现了一些景物和活动,如"江浦见莲须觅藕"和"石枰寻子未围棋"。这些描绘了一些寻常的场景,可能是诗人对宫廷生活中一些琐碎细节的观察和感悟。

最后两句"独怜鹦鹉知人意,故傍银筝索荔枝"则表达了诗人对鹦鹉的喜爱和对音乐的向往。鹦鹉被赋予了知人意的能力,而银筝和荔枝则象征着宫廷中的乐器和食物。

整首诗词运用了李商隐的写作风格,描绘了宫廷生活中的景象和一些寓意,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音乐和自然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无题拟李商隐(四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人意荔枝江浦鹦鹉燕语五彩王母围棋蟠螭淑景莲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