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亭

白发苍髯五老人,德虽不孤世无邻。

松风忘味同戴舜,梅雨蒙头非避秦。

筑亭风流二千石,此老入谒官不嗔。

一樽相对是宾友,学得养生通治民。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五老亭

《五老亭》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发苍髯五老人,

德虽不孤世无邻。

松风忘味同戴舜,

梅雨蒙头非避秦。

筑亭风流二千石,

此老入谒官不嗔。

一樽相对是宾友,

学得养生通治民。

中文译文:

五位年迈的老人,白发苍苍,胡须苍劲,

虽然品德不孤独,但在世上无匹敌。

松树风吹忘却尘世的滋味,与舜帝同样仪表堂堂,

梅花雨淋湿头发,不是为了躲避秦国的侵略。

他们建造的亭子文风流雅致,有像二千石官员一样的风范,

这位老人进宫谒见官员也不会被责备。

共享一杯酒,他们成为亲友,

学会了养生之道,通晓治理国家的方法。

诗意:

《五老亭》以五位年迈的老人为主题,通过描绘他们的形象和行为来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些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他们不畏艰辛,不回避困难,与昔日的圣贤舜帝一样,具有崇高的道德风范。他们建造的亭子象征着他们的修养和文化底蕴。这些老人不仅不被责备,还能与高官共饮一杯,成为朋友和知音。他们通过学习养生之道,也能通晓治理国家的方法,展示了智慧和才干。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五位仪表堂堂的老人形象,展示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博学多才。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如松风、梅雨,与老人们的形象相互映衬,增强了诗的意境。诗人通过描述老人们建造的亭子和他们的行为,传达了对修养、文化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友谊和善良的赞美。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品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治理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五老亭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白发风流老人无邻梅雨宾友学得蒙头二千石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