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评事

声华满京洛,藻翰发阳春。

未遂鹓鸿举,尚为江海宾。

吴中高宴罢,西上一游秦。

已想函关道,游子冒风尘。

笼禽羡归翼,远守怀交亲。

况复岁云暮,凛凛冰霜辰。

旭霁开郡阁,宠饯集文人。

洞庭摘朱实,松江献白鳞。

丈夫岂恨别,一酌且欢忻。

作者简介(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送刘评事

《送刘评事》是唐代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其内容描述了送别刘评事的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刘评事》中文译文:

声望在满京洛,

才华骚动,如阳春般绚烂。

未能成就刘评事的前程,

仍然是江海的宾客。

吴中的盛宴刚刚结束,

前往西方游赏秦地。

一路上想着要穿越函关,

游子穿越风尘的辛苦。

羡慕鸟儿飞回巢穴,

远远守候怀念亲友。

何况岁月已经暮色蔓延,

寒冷的冰霜严厉。

旭日初升,开启郡阁,

宠待集结的文人。

洞庭湖采摘朱实,

松江河捧献白鳞。

作为男子汉,怎能为别离而悲伤,

与好友共饮一杯,心情快乐。

诗意和赏析:

《送刘评事》描绘了诗人送别刘评事的场景。诗中,诗人饱含深情地描述了刘评事的才华和声望,在京洛地区广为人知,受人瞩目。然而,刘评事未能如愿以偿,仍然是江海的宾客,流连异乡。诗人随之为他送行,表达出对刘评事前程的遗憾和祝福之情。

诗人通过刻画吴中高宴的热闹氛围,以及西行游玩秦地的景色,展现了游子胸怀壮志与追求自由的心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游子创业之路的坎坷与困苦,他必须艰辛地穿越函关,忍受风尘的洗礼。

然而,诗人并未陷入消极的情绪中,他反而表达了对羁旅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他羡慕鸟儿能够飞回巢穴,怀念与亲友相聚并分享欢乐的时刻。但是,岁月已经进入冬天,严寒的气候加剧了离别之苦。

然而,从诗的后半部分可以看出,诗人并不追求消极的情绪,他在描绘旭日初升,宠待集结的文人,以及洞庭湖的丰收和松江河的捧鱼时景,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愉悦之情。诗人坚定地表达了一个丈夫应该宽容与豁达的心态,在别离时只需一饮而欢快,而不应太过伤感。

总之,《送刘评事》以诗人韦应物的独特目光,以及对别离、思乡和豁达心态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祝福,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游子风尘高宴未遂京洛函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