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琵琶三首

掩抑危弦咽又通,朔云边月想朦胧。

当时谁佩将军印,长使蛾眉怨不穷。

一曲徘徊星汉稀,夜兰幽怨重依依。

忽似摐金来上马,南枝栖鸟尽惊飞。

破拨声繁恨已长,低鬟敛黛更摧藏。

潺湲陇水听难尽,并觉风沙绕杏梁。

作者简介(羊士谔)

羊士谔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夜听琵琶三首

《夜听琵琶三首》是唐代诗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听琵琶三首

掩抑危弦咽又通,

朔云边月想朦胧。

当时谁佩将军印,

长使蛾眉怨不穷。

一曲徘徊星汉稀,

夜兰幽怨重依依。

忽似摐金来上马,

南枝栖鸟尽惊飞。

破拨声繁恨已长,

低鬟敛黛更摧藏。

潺湲陇水听难尽,

并觉风沙绕杏梁。

诗词中文译文:

夜晚倾听琵琶三首

轻轻按住危险的琴弦,咽喉中又响起悠扬的音律,

北方的乌云中的月光幻化得模糊朦胧。

当年是谁佩戴着将军的印章,

长久地让那眉弯弯的女子满怀怨恨。

一曲琵琶声在夜空中飘荡,星星稀疏地点缀着银河。

深夜的兰花幽幽地吐露出沉重的思念。

突然间,就像敲击金属的声音传来,仿佛有人骑马而来,

栖息在南方树枝上的鸟儿被惊飞得四散而去。

琵琶的弦已经破碎,悲伤已经久久地延续,

低垂的发髻更加隐蔽了眼中的愁容。

潺潺的陇水听不尽,同时感觉到风沙在杏树梁上旋绕。

诗意和赏析:

《夜听琵琶三首》表现了诗人在深夜中倾听琵琶声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琵琶声音的魅力以及对往事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掩抑危弦的琵琶声咽喉中回荡,传达出一种内敛而克制的情感。朔云边月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模糊和朦胧的氛围,增添了诗意的浪漫和神秘感。

诗中谈到了将军的印章,以及蛾眉女子的怨恨,暗示了诗人对于战乱和离散的思考和忧虑。这些细节揭示了作者对于时代和命运的关切。

接下来,诗人以夜空中的琵琶声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幽幽的夜景。星星稀疏,银河流动,夜兰散发着浓重的思念之情,构成了一幅闺怨的画面。而琵琶声中突然传来的敲击声,以及惊飞的鸟儿,给整个景象增添了动感和震撼力。

诗的结尾,诗人通过描写琵琶的破拨声、低垂的发髻和风沙绕杏梁,表达了深深的悲伤和无尽的离愁。潺湲的陇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的离别,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苍凉和孤寂的氛围。

整首诗以琵琶声音为主线,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抒发了诗人对于离散和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战乱时代和命运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夜听琵琶三首》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唐代诗人羊士谔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苦乐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让人在诗意的世界中沉醉,感受到琵琶声中蕴藏的深情和离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将军星汉徘徊蛾眉风沙幽怨不穷朦胧上马惊飞杏梁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