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寄和甫

虎牢关下水逶迤,想汝飘然过此时。

洒血只添波浪起,脱身难借羽翰追。

留连厚禄非朝隐,乘隔残年更土思。

已卜冶城三亩地,寄声知我有归期。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汜水寄和甫

诗词:《汜水寄和甫》

虎牢关下水逶迤,

想汝飘然过此时。

洒血只添波浪起,

脱身难借羽翰追。

留连厚禄非朝隐,

乘隔残年更土思。

已卜冶城三亩地,

寄声知我有归期。

中文译文:

虎牢关下水流曲折,

我心想着你此时飘然而过。

洒下的血只增添波浪涌起,

摆脱束缚难以借助羽翰来追随。

纵然留连在官位的丰厚报酬,也非朝廷中的隐士,

乘隔离的残年更加思念故土。

我已经卜算出在冶城的三亩地,

寄托声音,让你知晓我将归来之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王安石创作的《汜水寄和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挚友的思念之情,抒发了离乡背井的愁绪和对归期的期盼。

诗的开头描述了虎牢关下的水流曲折,而诗人心中却想着远方的朋友在此时飘然而过,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洒下的血只增添波浪涌起、脱身难以借助羽翰来追随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离乡远行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和挣扎,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牵引力和诗人对友谊的坚守。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诗人身处官场,享受着丰厚的禄位,但却感到离开朝廷的隐居生活更能满足他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离乡之事的思念。

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希望和对归期的期盼,他已经算定了自己将在冶城拥有三亩地,寄托声音,让友人知道他将会回来。

整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和归乡的思念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期待和对未来归期的希望。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才情和抒情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汜水寄和甫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留连下水残年归期厚禄波浪寄声飘然逶迤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