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鸾(次虚斋先生梅词韵)

塞鸿来早。

正碧瓦霜轻,玉麟寒少。

昨夜南枝,一点阳和先到。

黄昏半窗淡月,照青青、谢池春草。

此际虚斋心事,与此花俱好。

算巡_、索共梅花笑。

是千古风流,少陵曾道。

争似油幢下,对一枝春小。

江城惯听画角,且休教、玉关人老。

好试和羹手段,向凤池春晓。

作者简介(张榘)

[约公元1208年前后在世]字方叔,号芸窗,南徐(一作润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初前后在世。淳佑间,任句容令。宝佑中,为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榘著有《芸窗词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孤鸾(次虚斋先生梅词韵)

诗词:《孤鸾(次虚斋先生梅词韵)》

塞鸿来早。

正碧瓦霜轻,

玉麟寒少。

昨夜南枝,

一点阳和先到。

黄昏半窗淡月,

照青青、谢池春草。

此际虚斋心事,

与此花俱好。

算巡_、索共梅花笑。

是千古风流,

少陵曾道。

争似油幢下,

对一枝春小。

江城惯听画角,

且休教、玉关人老。

好试和羹手段,

向凤池春晓。

中文译文:

孤鸾,此次为虚斋先生写的梅词。

远方的雁群早已归来。

明亮的青瓦上轻覆着薄霜,

玉制的凤凰冷冽寥寥。

昨夜,在南方的枝头,

一丝阳光先到来。

黄昏时分,半边窗户透出淡淡的月光,

照耀着青青的谢池春草。

此时此刻,虚斋里的心事,

与这盛开的花儿一同美好。

算是巡游、索取梅花的笑语。

这是流传千古的风流佳话,

少陵曾经歌颂过。

何能比得上那庭院里,

对着一枝盛开的春梅?

江城已经习惯了听画角的声音,

且不要再让玉关的人们变老。

让我们来尝试一下烹饪的手段,

在凤池畔迎接春天的黎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张榘创作的,题目为《孤鸾》,并注明为虚斋先生的梅词。诗人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描述了远方雁群归来的景象,塞鸿来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诗人用凄凉的意象描绘了冬天的寒冷,青瓦上的薄霜和寥寥的玉麟象征着寒冷的气候。

然而,春天的气息已经在南方的枝头上展现,一丝阳光先到来,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在黄昏时分,诗人通过窗户透出的淡淡月光照亮了谢池春草,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整首诗以虚斋为背景,虚斋是一个清净宜人的地方,诗人在此与梅花共享心事,将虚斋的心思与盛开的梅花相连,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和借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中提到了少陵曾道,指的是晚唐诗人杜少陵的诗句,以此来强调自己的风流和才情。与一枝盛开的梅花相对比,诗人认为自己的风流才情胜过了少陵。诗中还提到江城惯听画角的声音,表达了对美好音乐和文艺的向往,并呼吁不要让玉关的人们变老,希望他们保持年轻和活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食和春天的渴望,希望能够在凤池畔尝试烹饪的技巧,迎接春天的黎明。

整首诗以描绘梅花和春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以独特的笔触和意象塑造了诗意,展现了对春天、音乐、美食等方面的热爱和追求,给人以温暖、美好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春草淡月青青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