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

幽窗报夕霁,微月在屋橑。

手中白羽扇,共此夜寥寥。

六月天正碧,三更树微摇。

缅怀山中景,兹夕感路遥。

长啸送行云,可望不可招。

夜阑林光发,白露濡青条。

作者简介(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夏夜

《夏夜》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幽窗报夕霁,

微月在屋橑。

手中白羽扇,

共此夜寥寥。

六月天正碧,

三更树微摇。

缅怀山中景,

兹夕感路遥。

长啸送行云,

可望不可招。

夜阑林光发,

白露濡青条。

译文:

静谧的窗户映报着夜晚的晴朗,

微小的月亮挂在檐下。

手中拿着白羽扇,

共度这个寂寥的夜晚。

六月的天空湛蓝明亮,

午夜时分,树木微微摇动。

怀念山中的景色,

这个夜晚感受到了漫长的旅途。

长啸送走云彩,

可望而不可招引。

夜幕降临,林间的光芒闪耀,

白露滋润着青色的枝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感。

诗的开篇,诗人提到了"幽窗报夕霁",窗户映照着夜晚的晴朗,窗外微小的月亮悬挂在檐下。这个场景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诗的第二联,诗人手中拿着白羽扇,与这个夜晚共度时光。白羽扇象征着高雅和清凉,与夜晚的宁静相得益彰。

接着诗人描绘了六月天的美丽景色,天空湛蓝明亮,夜晚的树木微微摇动。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夜晚的自然环境中。

第四联,诗人回忆起山中的景色,思绪飘忽不定,感受到了漫长的旅途和路途的遥远。这里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的思念。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用"长啸送行云"的形象来表达无法招引和挽留的感叹。夜幕降临后,林间的光芒闪耀,白露滋润着青色的枝条,展现了夜晚的美丽和神秘感。

整首诗词以夏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夜晚的宁静、清凉和神秘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以清新、静谧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夏夜的独特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夏夜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可送行羽扇夜阑寥寥可望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