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和人韵)

水边篱落独横枝,苒苒风烟岑寂。

踏雪寻芳村路永,竹屋西头遥识。

蕙草香销,小桃红未,醉眼惊春色。

罗浮何处,断肠无限陈迹。

憔悴素脸朱唇,天寒日暮,倚琅玕无力。

岁晚天涯驿使远,难寄江南消息。

自笑平生,怜清惜淡,故国曾亲植。

百花虽好,问还有恁标格。

作者简介(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念奴娇(和人韵)

《念奴娇(和人韵)》是宋代袁去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边篱落独横枝,

苒苒风烟岑寂。

踏雪寻芳村路永,

竹屋西头遥识。

蕙草香销,小桃红未,

醉眼惊春色。

罗浮何处,断肠无限陈迹。

憔悴素脸朱唇,

天寒日暮,倚琅玕无力。

岁晚天涯驿使远,

难寄江南消息。

自笑平生,怜清惜淡,

故国曾亲植。

百花虽好,问还有恁标格。

译文:

篱落独自依偎在水边,风雨不断,山林寂静。

踏着雪寻找芳香的村路永远在前,远远看见竹屋的西头。

蕙草的香气已经消散,小桃花还未开放,

醉眼中惊艳的春色。罗浮山在何处,心伤断绝无尽的往事。

憔悴的面庞,素脸朱唇,

天寒日暮,无力地倚靠着琅玕。

年近暮岁,天涯驿使远在远方,

难以寄托江南的消息。

自嘲平生,怜惜清淡的情怀,

故国曾经亲切地栽种过。

虽然百花美丽,但问是否还有这样的风范。

诗意和赏析:

《念奴娇(和人韵)》诗词描绘了诗人袁去华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的篱落、风烟、踏雪、竹屋等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寂静而孤独的环境,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之情。

诗中罗浮山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惜和对清雅风格的追求。他对故国的眷恋和对江南消息的寄托都被岁月和距离所阻隔,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整首诗以寂静、孤独、忧郁的意境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自身情绪的反思,诗人也呈现了对清雅淡泊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庸俗标准的质疑和追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断肠春色无限篱落醉眼横枝遥识竹屋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