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洛阳城有感

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汝去迟迟。

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作者简介(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故洛阳城有感

《故洛阳城有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片宫墙当道危,

行人为汝去迟迟。

筚圭苑里秋风后,

平乐馆前斜日时。

锢党岂能留汉鼎,

清谈空解识胡儿。

千烧万战坤灵死,

惨惨终年鸟雀悲。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兴衰变迁的感慨和忧虑。诗中以洛阳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墙的危险、行人迟迟离去的情景,表达了对洛阳城的危险和衰败的担忧。诗人通过描述秋风吹过筚圭苑和夕阳照耀平乐馆的场景,表达了对昔日繁华和荣光的怀念。接着诗人提到"锢党",指的是宦官集团的势力,暗示了政治腐败和内争的现象。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洛阳城的破败和人民苦难的揭示,抒发出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洛阳城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墙、行人、宫殿和夕阳等景象,展现了城市的衰败和社会动荡的景象。杜牧以独特的笔墨表达了他对洛阳城兴衰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诗中运用了夕阳、秋风等意象,通过景象的描绘来表达情感,给人以沉郁和凄凉的感觉。诗中还通过"锢党"和"清谈解识胡儿"等词语,间接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不满和批评。最后两句以"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的形象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同情和悲痛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洛阳城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忧虑和同情之情,展示了杜牧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社会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故洛阳城有感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行人秋风宫墙惨惨岂能胡儿清谈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