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

殿上旧开医国口,闽中新出活人手。

亘野桑麻水旱余,连村烟火兵戈后。

饥得以食寒得衣,召为之父杜为母。

公为民赋闵雨诗,民为公立遗爱碑。

古人祈天翦爪尔,今守祷佛燃臂谁。

充其不忍寝以大,德之难忘特其微。

东闽人怪去何遽,南徐人怪来何暮。

油然无心出岫云,去来迟速随所寓。

汉相无人不曰归,韦贤未老何时去。

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

《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是宋代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旧时朝廷曾任命陈待制守卫京口,如今他从富沙调往京口。

曾经殿上有开设医疗机构,如今闽中新出现活人手。

广大的原野上桑麻丰茂,水旱之灾已经过去。

连村的炊烟与战争后的兵戈,如今已经不再存在。

因饥饿而得以食物,因寒冷而得到衣物,

他被称为陈待制的父亲,被尊称为杜的母亲。

他为人民征收闽雨的诗文,人民为他立下了感激之碑。

古人祈求天降甘露,而今守卫祷告佛神,点燃自己的胳膊。

他充满了不舍之情而不愿入眠,他的仁德令人难以忘怀,尽管微不足道。

东闽的人们惊讶他为何如此急迫地离去,南徐的人们感叹他为何如此晚来。

他心中毫无牵挂地走出云岫,前行或者后退都随处可寓。

汉朝的名相无人不称颂其归来,而韦贤却未老何时离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陈待制从富沙调往京口的情景和他在任期间的贡献。诗人通过描述殿上开设医疗机构、闽中出现新的活人手,描绘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诗人还通过描写桑麻丰茂、水旱过去、村庄炊烟与战争的结束,表达了人们脱离困苦、享受安宁的愿望。诗中还表达了人民对陈待制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和仁德的品质。最后,诗人通过东闽人和南徐人对陈待制离去和到来的惊讶和迟疑,以及对韦贤离去的期待,表达了对陈待制的赞美和对他离去的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陈待制从富沙移守京口的情景以及他在任职期间的事迹。诗人通过对陈待制的赞美和对他离去的不舍之情,展现了他对人民的关爱和仁德之心。诗中通过对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和战争结束的描绘,传达出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民和社会的关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陈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烟火兵戈活人得以医国口公立遗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