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

引轭方上牛,参旗正南举。

行行堠路明,忽在长平聚。

踟蹰念衰韩,不得守兹土。

嫁祸于赵国,移师与秦拒。

赵卒一以坑,秦兵肆攻取。

惜哉廉将军,制敌中见沮。

遂令锐头儿,残暴逾猛虎。

善战服上刑,赐剑非弱主。

咨尔头颅山,委命复何语。

长平

诗词《长平》是明代谢肃创作的一首作品。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

引轭方上牛,

参旗正南举。

行行堠路明,

忽在长平聚。

踟蹰念衰韩,

不得守兹土。

嫁祸于赵国,

移师与秦拒。

赵卒一以坑,

秦兵肆攻取。

惜哉廉将军,

制敌中见沮。

遂令锐头儿,

残暴逾猛虎。

善战服上刑,

赐剑非弱主。

咨尔头颅山,

委命复何语。

这首诗以长平之战为背景,描绘了明代末年军事纷争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长平之战展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国家深情的思考。诗中引轭方上牛、参旗正南举,描述了战场上士兵奋勇向前的场景,行行堠路明,意味着军队行进的道路宽阔明亮,但忽然来到长平,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突然降临感到犹豫和惋惜。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作者念及衰弱的韩国,无法守住这片土地,将祸患转嫁给了赵国,并与秦国对抗。赵国的士兵被埋伏以坑,秦国军队攻占了长平,这里揭示了作者对赵国军队失败的遗憾。

诗中提到廉将军,他能制敌,但在战争中却出现了沮丧的情绪,这表明了战争环境的残酷和压力。锐头儿指的是勇猛的士兵,他们的残暴甚至超过了猛虎,善于战斗并能忍受上级的惩罚。赐剑非弱主,表示国家给予他们剑的赏赐,而非赋予他们弱小的统治者的权力。

最后一句咨尔头颅山,委命复何语,表达了作者对战场上将士们壮烈牺牲的哀悼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痛苦和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战士们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末年动荡战乱的时代背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长平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不得行行参旗嫁祸引轭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