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作者简介(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书怀贻京邑同好

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译文:

献给京城的同道们的书怀

我先祖寓居在鲁邹,

家世重视儒学风尚。

学习诗词和礼仪,

师从闻名的前辈。

日夜努力自强,

文字表达也有些许才华。

三十岁已经过去,

唉吁,命运不通。

慈父母渐渐年迈,

他们的喜悦和担忧深藏于内心。

早晨的食物不够甘美,

晚上的饭碗屡次空空。

我追随孔子的教诲,

怀念毛公的才华。

感激之情使我抬起了头,

怎能保持贫穷。

在路上向知己述说,

献上信件,不求回报。

秦楚的距离遥远,

何时才能再次相聚。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孟浩然选择了儒家文化的道路,并自强不息的精神。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家庭、生活境况的关怀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向京城的同道们倾诉自己的心声,并表示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再次相聚。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现实生活困境的不满和不安。诗中的词句简练明了,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又展示了唐代士人对于文化与自身境遇的矛盾和思考。该诗充满了忧愁和对未来的渴望,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成立不通家世昼夜儒风嗟吁趋庭自强遗训末躬词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