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宗皇帝挽歌词

呜咽上攀龙,升平不易逢。

武皇虚好道,文帝未登封。

寿域无千载,泉门是九重。

桥山非远地,云去莫疑峰。

作者简介(张祜)

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宪宗皇帝挽歌词

《宪宗皇帝挽歌词》是唐代张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呜咽上攀龙,

升平不易逢。

武皇虚好道,

文帝未登封。

寿域无千载,

泉门是九重。

桥山非远地,

云去莫疑峰。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悼念唐宪宗李纯的挽歌。宪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时国家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升平),但这种安定并不容易实现。诗中提到武皇(指唐太宗李世民)追求虚幻的仙道,而文帝(指唐高宗李治)还未登上皇位。然而,宪宗的寿命并不长久,他的墓地并不足以容纳千载,而他的灵柩之门只有九层。诗中还提到桥山,暗示宪宗的墓地并不远离人间,因此人们不必怀疑他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宪宗的追思和悼念之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攀龙、升平、虚好道、未登封等,以表达出宪宗一生的经历和境遇。诗的结构紧凑,每句都包含着深刻的意义,给人一种凝重和沉思的感觉。

通过描绘宪宗的寿命短暂和墓地的简陋,诗中表达了对逝去皇帝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中的桥山和云去莫疑峰的意象,使人们对宪宗的归途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思考和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宪宗的哀思以及对生命短暂和人事如梦的思考。它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皇帝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逝去时代的追忆和对历史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升平呜咽寿域莫疑攀龙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