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著作寄凤茶

春雷未出地,南土物尚冻。

呼噪助发生,萌颖强抽{上艹下共}。

团为苍玉璧,隐起双飞凤。

独应近臣颁,岂得常寮共。

顾兹实贱贫,何以叨赠贡。

石碾破微绿,山泉贮寒洞。

味余喉舌甘,色薄牛马湩。

陆氏经不经,周公梦不梦。

云脚俗所珍,鸟觜夸仍众。

常常滥杯瓯,草草盈罂瓮。

宁知有奇品,圭角百金中。

秘惜谁可邀,虚斋对禽哢。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宋著作寄凤茶

《宋著作寄凤茶》

春雷未出地,

南土物尚冻。

呼噪助发生,

萌颖强抽。

团为苍玉璧,

隐起双飞凤。

独应近臣颁,

岂得常寮共。

顾兹实贱贫,

何以叨赠贡。

石碾破微绿,

山泉贮寒洞。

味余喉舌甘,

色薄牛马湩。

陆氏经不经,

周公梦不梦。

云脚俗所珍,

鸟觜夸仍众。

常常滥杯瓯,

草草盈罂瓮。

宁知有奇品,

圭角百金中。

秘惜谁可邀,

虚斋对禽哢。

中文译文:

《宋著作寄凤茶》

春雷还未震动大地,

南方土地尚未解冻。

喧嚣声助长生发,

新芽强劲地抽出。

茶叶团成苍玉般的璧,

隐起了两只飞翔的凤。

只能赐予亲近的臣子,

岂能与常寮共享之。

看着这实在贫弱的样子,

又怎能赠予贡品。

石碾破碎微微发绿,

山泉储藏在寒冷的洞中。

滋味在喉舌上甘美,

色泽却薄如牛马湩。

陆羽的经书是否经得起考验,

周公的梦境又是否真实。

云脚这般俗物却备受珍视,

鸟嘴夸耀的声音依然众多。

常常滥用盛茶的杯子和盆,

匆匆忙忙装满了酒罂瓮。

谁才知道其中的奇品之美,

在百金之中也如圭角般珍贵。

宝贵的茶叶谁能邀请品鉴,

虚斋中对着鸟鸣声陶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寄凤茶为主题,描述了茶叶的珍贵和独特之处。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比喻描绘了茶叶的成长过程和其与众不同的品质。首先,诗人通过春雷未出地、南土物尚冻的描写,表现了茶叶在严寒环境中成长的艰辛和顽强。接着,茶叶被比喻为苍玉璧和飞凤,突出了其珍贵和高贵的品质。然而,茶叶却只能赠予亲近的臣子,而无法与常人共享,凸显了其稀有和特殊的地位。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贫困的境遇,表示自己无法以贡品的形式奉献茶叶。接下来,诗人通过石碾微绿、山泉寒洞等描写,展示了茶叶的制作过程和茶叶所蕴含的清香与味道。然而,这种茶叶在外表上可能不起眼,色泽较浅,但却能给人带来甘美的口感。

诗中提到陆羽和周公的名字,分别代表了茶文化的重要人物和茶文化的起源。诗人以此暗示茶叶的珍贵和历史价值,与陆羽的经书和周公的梦境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茶叶的推崇和敬仰。

接着,诗人指出了现实社会中对于茶叶的珍视和夸耀,以及人们对茶叶的滥用和草率。这种对茶叶的态度与茶叶本身的珍贵价值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茶叶被误解和低估的遗憾之情。

最后,诗人呼应了茶叶的独特之处和其被珍藏的价值,提出了谁能真正领略茶叶的奇妙之处,邀请品鉴这宝贵之物。虚斋中的禽哢声和茶叶的香气相伴,形成了一种宁静和陶醉的意境。

整首诗以对茶叶的赞美和思考为主题,通过对茶叶的形象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茶叶珍贵价值的认识和对茶文化的思考,展示了对茶叶的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诗人也借茶叶之喻,对社会现象和人们对珍贵事物的认识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呼吁人们能够真正理解和珍惜茶叶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著作寄凤茶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近臣发生玉璧尚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