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自南游,多崇冈,陵峻岭,略见西湖秀色,用和靖语作长短句云)

山径晚樵还。

深壑孱颜。

孙山背后泊船看。

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

篱落竹丛寒。

渔业凋残。

水痕无底照秋宽。

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

作者简介(惠洪)

惠洪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浪淘沙(自南游,多崇冈,陵峻岭,略见西湖秀色,用和靖语作长短句云)

《浪淘沙(自南游,多崇冈,陵峻岭,略见西湖秀色,用和靖语作长短句云)》是宋代惠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径晚樵还。

深壑孱颜。

孙山背后泊船看。

手把遗编披白帔,

剩却清闲。

篱落竹丛寒。

渔业凋残。

水痕无底照秋宽。

好在夕阳凝睇处,

数笔秋山。

译文:

夜晚时分,山间的樵夫归来。

深深的山壑,显得苍白。

在孙山背后停船观赏美景。

手中披着旧编的白帔,

享受着闲适的时光。

围篱和竹丛被寒冷所笼罩。

渔业衰败,凋零殆尽。

水痕无底地映照着宽广的秋天。

幸好在夕阳凝视的地方,

描摹出几笔秋山的景色。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游历南方的景色和感受。诗中的山径、深壑、孙山和篱落竹丛等景物,都展示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荒凉。诗人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对渔业凋残和自然景观变迁的感慨。然而,诗人在夕阳下仍能凝视秋山,通过几笔勾勒出秋天的景色,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山径晚归的樵夫、深壑和孙山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氛围。在渔业凋残和自然景观变迁的背景下,诗人用夕阳凝视秋山的方式传递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词语言简练,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作者惠洪以豪放的笔墨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澎湃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夕阳篱落山径清闲孱颜水痕把遗深壑渔业底照凝睇处白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