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借朱希真韵送司马德远)

把杯莫唱阳关曲。

行客去、居人恨_。

屏山似展江如簇。

不见尊前醉玉。

鹃啼处、怨声裂竹。

问后夜、兰舟那宿。

帛书早系征鸿足。

肠断弦孤怎续。

作者简介(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杏花天(借朱希真韵送司马德远)

《杏花天(借朱希真韵送司马德远)》是宋代诗人石孝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把酒不要唱《阳关曲》,

行人离去,居人心生恨。

屏山如展,江水如簇,

却不见玉杯在主人前。

鹃鸟啼叫之处,怨声像竹子一样刺耳。

问到深夜,兰舟何处栖宿?

帛书早已系在征鸿的脚趾上,

肠断了琴弦,孤寂难以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离别之情和孤寂之感。诗人以酒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行人离去的遗憾之情。他描述了山水的壮美景色,但却感叹主人不在,无法与其共享。鹃鸟的啼叫象征着离别的哀愁,而深夜中兰舟的归宿则成了一个谜。诗末,诗人提到了帛书系在征鸿的脚趾上,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法与远方的人相连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伤感和孤寂的境况,情感真挚动人。诗人运用了丰富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阳关曲、玉杯、鹃鸟、兰舟等,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壮美的山水景色与主人的离去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凄,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和孤寂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别离之情的痛苦和无法与远方的人相聚的遗憾。它展示了宋代诗人石孝友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功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见断弦征鸿行客帛书鹃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