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池白莲

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

道人无室家,心迹两萧然。

我住西湖滨,蒲莲若云屯。

幽居常闭户,时听游人言。

色香世所共,眼鼻我亦存。

邻父闵我独,遗我数寸根。

潩水不入园,庭有三尺盆。

儿童汲甘井,日晏泥水温。

反秋尚百日,花叶随风翻。

举目得秀色,引息收清芬。

此心湛不起,六尘空过门。

谁家白莲花,不受风霜残。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盆池白莲

《盆池白莲》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盆池中的白莲,

生长在淤泥之中,

清澈与浑浊不相干。

道士无居室与家人,

心境空旷无牵挂。

我居住在西湖边,

蒲莲犹如云屯聚。

幽居常闭户,

时常倾听游人的言语。

色与香是世间所共有,

我的眼睛与鼻子亦能感受。

邻居父亲怜悯我独自一人,

送给我几寸莲根。

流水不进我的花园,

庭院中有一个三尺大小的盆。

孩童们汲取甘甜的井水,

太阳落山时,泥水温暖。

反复秋天已过去了百日,

花叶随风翻飞。

抬头见到了美丽的风景,

深吸一口气,收纳清新的芬芳。

我的内心平静如水,

六尘纷扰已然离去。

哪家的白莲花,

不受风霜的摧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盆池中的白莲为主题,通过对白莲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心境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俗、宁静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白莲生长在淤泥之中,但它与淤泥的浑浊相互独立,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的品质。道士无居室与家人,心境空旷无牵挂,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心态。

作者居住在西湖边,蒲莲犹如云屯聚,描绘了环境优美、宜居宜人的景象。作者常闭户幽居,倾听游人的言语,显示了他对自然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敏感和关注。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色与香是世间共有的,作者的眼睛和鼻子同样能够感受到。邻居父亲怜悯作者的孤独,送给他几寸莲根,展现了邻里之间的亲善和关怀。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的花园和盆池中的景象。尽管流水不进花园,但盆中的白莲依然茁壮成长。孩童们汲取井水,虽然太阳落山时泥水变温,但白莲依然不受影响,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

诗的最后几句通过描述美丽的风景和清新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境界。作者内心湛然宁静,六尘纷扰已然离去,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境界和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盆池白莲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清浊道人幽居室家不相干淤泥心迹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