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二首

孤根何事在柴荆,村色仍将腊候并。

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

等闲题咏谁为愧,子细相看似有情。

搔着寿阳千载后,可堪青草杂芳英。

作者简介(林逋)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梅花二首

《梅花二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根何事在柴荆,

村色仍将腊候并。

横隔片烟争向静,

半粘残雪不胜清。

等闲题咏谁为愧,

子细相看似有情。

搔着寿阳千载后,

可堪青草杂芳英。

中文译文:

孤立的梅树为何生长在柴荆之间,

乡村的景色仍然保持着冬天的气息。

横亘的烟雾争相向寂静飘去,

半粘着的残雪无法抵挡清寒。

随意地题咏,谁会感到羞愧呢,

细细地观察,仿佛有一种情感。

经过千载岁月的洗礼,

它仍然能够与青草和各种花朵共同绽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梅树的孤立和乡村的冬天景色,表达了梅花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绽放,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诗中的“孤根何事在柴荆”一句,表达了梅花在荆棘丛生的环境中生长的坚强意志。梅花的坚韧和顽强成为了诗人的借喻,也寓意了人生中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应该坚持不懈的精神。

诗中的“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描绘了冬天的景色,烟雾和残雪的交织使得环境更加寂静和清冷。这种景象与梅花的坚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梅花的独特之处。

最后两句“等闲题咏谁为愧,子细相看似有情。搔着寿阳千载后,可堪青草杂芳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梅花虽然不起眼,但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它的美丽和情感。梅花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能够在青草和各种花朵中绽放,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和表达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坚韧不拔、适应环境的品质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花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等闲青草有情孤根看似可堪腊候村色烟争题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