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野庙
《野庙》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庙宇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英灵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庙宇的残破景象,古庙已经崩塌,墙壁间长满了杂草。然而,在这凄凉的环境中,仍能隐约看到庙宇的遗像,这些遗像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庙宇的寂寞和凄凉感也被描绘出来,它已经不再是昔日繁忙的祭祀堂,而成为了一个冷寂的场所。
诗中还提到了过去庙宇曾经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以及现在的孤独景象。过去,这里曾经是祭祀牲畜的地方,而现在只剩下了一只孤独的野兔。这种对比凸显了庙宇的荒凉和废墟的寂寞。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英灵的思念和对凄凉境况的感叹。诗人问道,如果英灵还未消散,那么如何度过这凄凉的时光呢?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庙宇和英灵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庙宇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英灵的思念之情。它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