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

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

但怪画图来郑侠,何期奏议出唐坰。

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腥。

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锺阜向人青。

作者简介(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荆公

《荆公》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君臣一德盛熙宁,

国家繁荣和谐,

厌弃旧俗,追求新用六经。

只可惜郑侠的画作,

意外地被拿去奏议唐坰。

他手中的画卷中,

山河大地跃然纸上,

他口中的言辞中,

中原的草木散发出香气。

他培养了祸胎的身份才得以离去,

然而他的钟阜依然向人们青睐。

诗意:

《荆公》这首诗词主要描绘了一个官员的故事。诗中的“君臣一德盛熙宁”表达了君臣之间合作的精神,使国家繁荣昌盛。诗人对于传统的厌倦和对新事物的追求体现了他的进取心和求新求变的态度。然而,郑侠的画作被奏议唐坰,这里可能指的是画作被误解或被他人占为己有,这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遗憾。诗中还描绘了郑侠画作中的山河大地和中原的草木,使人感受到画作的生动和真实。最后,诗人提到了祸胎的身份离去,但他的钟阜依然备受人们的青睐,这或许是对郑侠的赞美和对他成就的肯定。

赏析:

《荆公》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官员的经历和心态。诗中通过对君臣关系、新旧思想的对比以及画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经历的思考。诗人对于新事物的追求和对旧俗的厌弃,表达了他积极进取、求新求变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郑侠的画作,将山河大地和中原的草木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感受到画作的真实和美感。最后,诗人提到祸胎身份的离去和钟阜的青睐,传递出对郑侠的赞美和对他成就的肯定。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揭示了官员的心路历程和对艺术的热爱,给人以深思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荆公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草木大地君臣山河画图六经祸胎奏议身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