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

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寄穷荒骨。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

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作者简介(陈陶)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关山月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关山下的月光和作者对往事的追忆。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昔年嫖姚护羌月,

往年在边关时,看到月亮照耀着护卫边疆的军队。

今照嫖姚双鬓雪。

如今再看月亮,映照着护卫边疆的军队,他们的双鬓已尽白如雪。

青冢曾无尺寸归,

曾经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没有一寸的归宿,

锦书多寄穷荒骨。

许多家书寄给他们贫瘠的坟墓。

百战金疮体沙碛,

经历了数百次战争,身上的伤痕如金子般,在沙漠中奔袭。

乡心一片悬秋碧。

对家乡的思念如秋天的蓝天一样,挂在心头。

汉城应期破镜时,

汉朝的都城,应该是破镜之时,指代了乱世的时候。

胡尘万里婵娟隔。

蛮荒之地的沙尘,使得汉城和这里相隔万里,交通困难。

度碛冲云朔风起,

穿过沙漠,迎击着天空中的乌云,寒冷的风吹起。

边笳欲晚生青珥。

边关的笛声欲迟而迟,笛子上的青珥已经发芽。

陇上横吹霜色刀,

在陇山上吹来了寒霜之色的风,如刀一般锋利。

何年断得匈奴臂。

何年才能断去匈奴的手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回忆。通过描述关山下的月光,诗人勾起了自己曾经作为护卫边疆的军人的回忆,描绘了那时的景象。诗中提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牺牲,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乱世的反思。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以军事景象和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出战争岁月中的边疆风景和战士们的生活。整首诗抒发了一种思乡、追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护国的责任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尺寸锦书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