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贫士七首

谁谓渊明贫,尚有一素琴。

心闲手自适,寄此无穷音。

佳辰爱重九,芳菊起自寻。

疏巾叹虚漉,尘爵笑空斟。

忽饷二万钱,颜生良足钦。

急送酒家保,勿违故人心。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陶贫士七首

《和陶贫士七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谁谓渊明贫,

尚有一素琴。

心闲手自适,

寄此无穷音。

佳辰爱重九,

芳菊起自寻。

疏巾叹虚漉,

尘爵笑空斟。

忽饷二万钱,

颜生良足钦。

急送酒家保,

勿违故人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谁说渊明是贫穷的,

他还有一把素琴。

心静自得,

将无穷的音乐寄托于其中。

美好的早晨,我喜欢九月重阳节,

芳菊自己生长,不需他人搜寻。

他披着破巾,感叹虚度岁月,

而尘土中的酒器则嘲笑他空斟。

突然有人给了他两万钱,

颜生赞叹不已。

他匆忙送给了酒家的保管,

不愿违背故人的心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赞美和敬佩之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他以崇尚田园生活和追求心灵自由而著称。诗中描述了陶渊明贫穷但依然拥有一把琴,他心境宁静自得,将心中的音乐表现在琴声中,寄托了自己无穷的情感和思想。苏轼赞美了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和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在重阳节时,陶渊明能够自己种植芳菊,表现了他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

诗中的"疏巾"和"尘爵"表达了陶渊明清贫的形象,他的巾带破旧,而酒器却是灰尘落满,这一形象对比凸显了陶渊明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然而,诗的最后,有人给了陶渊明两万钱,颜生对此表示赞叹,并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重之情。陶渊明将这笔钱交给了酒家保管,体现了他不愿违背故人心意的品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赞赏了他的独立自主和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陶渊明的贫穷形象和对物质的淡泊态度,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于真正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塑造的重视。同时,诗中也传递了作者对陶渊明的赞颂,并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敬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陶贫士七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无穷尚有酒家素琴故人心重九自适疏巾忽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