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鼓宴士二首

几年蓬藋翳儒宫,文物新还俎豆中。

幸甚诸生初见武,欢然置酒更亲崇。

晴牧楚峤千峰雨,薰奏虞弦万籁风。

须信廉平汉循吏,可能齐鲁化蚕丛。

作者简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和石鼓宴士二首

《和石鼓宴士二首》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几年蓬藋翳儒宫,

文物新还俎豆中。

幸甚诸生初见武,

欢然置酒更亲崇。

晴牧楚峤千峰雨,

薰奏虞弦万籁风。

须信廉平汉循吏,

可能齐鲁化蚕丛。

译文:

多年来,苍藓覆盖了儒宫,

文物焕然回归祭祀之中。

幸运的是,学子初次见到武庙,

喜悦之情沐浴着酒宴的亲近和崇敬。

晴天下,牧童在楚山的千峰间驱散云雨,

音乐奏响,古琴的琴弦在万籁风中响起。

务必相信廉平的汉朝官吏将依循治理之道,

也许可以让齐鲁之地的蚕丛兴盛起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场景,展示了文化复兴和新时代的希望。儒宫经历了多年的荒废,终于焕发出新的生机。学子们在武庙中初次见到英勇的将士,心潮澎湃,举行盛大的酒宴,彼此更加亲近和敬仰。晴朗的天空下,牧童在楚山之间驱散云雨,古琴的声音在万籁风中奏响。诗人呼吁人们要相信廉平的汉朝官吏,他们将依循廉洁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希望能够让齐鲁之地的蚕丛兴盛起来。

赏析:

《和石鼓宴士二首》通过描绘文化复兴的景象,表达了对新时代的期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壮丽的景色和欢乐的氛围。其中,儒宫的复兴象征着文化的繁荣与传统的传承,武庙中的学子们则代表着新一代的希望和激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音乐的韵律。最后,诗人以寄托希望的口吻,表达了对廉洁官吏的期许,希望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意蕴,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体现了人们对于和平、正义和繁荣的向往,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石鼓宴士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蚕丛初见可能千峰诸生幸甚文物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