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中暮归有怀

野田萧瑟草虫吟,墟落人稀惨欲阴。

白水西风群雁急,青林暮雨一灯深。

年丰稍变饥人色,秋老谁怜倦客心?酒禁未开诗侣散,菊花时节自登临。

作者简介(吴师道)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少与许谦同师金履祥,与柳贯、吴莱、许谦往来密切。又与黄溍、柳贯、吴莱等往来倡和。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调宁国录事。适逢大旱,礼劝富户输捐助购米3700石平价出售,又用官储及赃罚钱银38400余锭赈济灾民,使30万人赖以存活,百姓颂德。至元初年任建德县尹,强制豪民退出学田700亩。又建德素少茶,而榷税尤重,经其一再上言,茶税得以减轻。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野中暮归有怀

《野中暮归有怀》是元代吴师道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田萧瑟草虫吟,

墟落人稀惨欲阴。

白水西风群雁急,

青林暮雨一灯深。

年丰稍变饥人色,

秋老谁怜倦客心?

酒禁未开诗侣散,

菊花时节自登临。

中文译文:

在野外的田地里,草木凋零,草虫在吟唱,

村庄人烟稀少,萧条而沉闷。

白水中,西风急促地吹拂,雁群飞行匆忙,

青色的林木中,暮雨纷纷,只有一盏孤灯深深地照耀。

丰收的年景稍稍转为匮乏,饥饿的人们面色减退,

秋天变老了,谁来怜惜疲倦的旅客之心?

禁酒令未解除,诗友们分散离去,

菊花开放的时节,我自己登上山顶欣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野外归途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受。在野田中,草木凋零,草虫吟唱,凸显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寂静。村庄中人烟稀少,墟落寂寞,给人一种惨淡而阴郁的感觉。

诗中的白水和西风暗示着秋天的来临,群雁在西风的催促下匆忙飞行,青林中的暮雨更加强调了季节的凄凉。一盏孤灯照耀着暮色中的静谧,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接着,诗人通过年景稍稍转为匮乏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在丰收之后面临的困境,饥饿的人们面色减退,生活艰辛。秋天象征着衰老,诗人在询问谁来怜惜疲倦的旅客之心,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和困苦。

诗的结尾,诗人提到酒禁未解除,诗友们散去,这暗示了社会的禁锢和文人的失意。然而,菊花开放的时节,作者自己登上山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季节、自然现象和人情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困境和社会压迫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和追求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野中暮归有怀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时节菊花白水登临草虫倦客暮雨墟落一灯人色西风群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