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贫士七首

生不逢尧舜,夜歌齐国门。

短布适至骭,顾此何足言。

得无慕反坫,颇欲致饱温。

区区霸者佐,治躬乏本原。

易地可禹稷,独许陋巷颜。

管卑况彼宁,人品当尔论。

拟咏贫士七首

《拟咏贫士七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贫苦士人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生活困顿的思考和反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生不逢尧舜,

夜歌齐国门。

短布适至骭,

顾此何足言。

得无慕反坫,

颇欲致饱温。

区区霸者佐,

治躬乏本原。

易地可禹稷,

独许陋巷颜。

管卑况彼宁,

人品当尔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生不逢时的贫士为主题,探讨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境遇。诗人通过描写贫士在夜晚歌唱于国门之外,以及穿着简陋的布衣和短裤,表达了贫困士人的窘迫和无奈。诗人对这样的处境感到无法言说,同时又渴望过上富足温暖的生活。

诗中提到"慕反坫",指的是向别人讨要食物。诗人坦诚地表示自己也有贪求安逸的心愿。他认为,贫苦士人即使成为权贵,也很难改变自身的品质和本性。治理国家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非仅仅依靠权势和地位。

诗中还提到易地可禹稷,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只有在换位思考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理解并关注贫苦士人的处境。诗人以自己身处陋巷,卑微的境遇,来表达对他人处境的同情和关怀。

最后两句"管卑况彼宁,人品当尔论",诗人表达了对于管宁和宁子高尚品德的称赞。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和他们的人品,诗人呼吁人们应当根据一个人的品德来评判他的价值和地位。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凝练地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士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通过描绘士人的困境和表达自己的渴望,诗人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整体上,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方回作为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拟咏贫士七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陋巷国门无慕人品本原治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