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诏书

去秋东出汴河梁,已见中州旱势强。

日射地穿千里赤,风吹沙度满城黄。

近闻急诏收群策,颇说新年又亢阳。

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诏书

诗词:《读诏书》

去秋东出汴河梁,

已见中州旱势强。

日射地穿千里赤,

风吹沙度满城黄。

近闻急诏收群策,

颇说新年又亢阳。

贱术纵工难自献,

心忧天下独君王。

中文译文:

去年秋天东出汴河梁,

已经看到中原地区的旱情严重。

太阳照射地面,使千里大地变得炽热,

风吹起黄沙,遮满了城市。

最近听说紧急诏书收集了众多策略,

有人说新的一年将再次充满阳光。

然而,我这卑微的才能难以献策,

心中忧虑的是天下独有君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描绘旱灾的景象和对国家政治的担忧,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观作为切入点,通过炎热的太阳和扬起的黄沙,展现了旱情的严重程度。诗人借景抒怀,以自然灾害的形象凸显国家的困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急诏收集群策,表示政府对于解决旱情问题的紧迫性,同时也透露了新年将会继续面临严峻挑战的信息。然而,诗人自谦自己的才能有限,无法献策解决问题,表现出对自身无助和对国家前景的忧虑。最后一句"心忧天下独君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君主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政治现实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忧虑。它既是对自然灾害的真实描写,也是对政治现实的抒发,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独特视角与情感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诏书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天下君王旱势日射群策沙度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