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处初寒好,衬寒福善居。

长宵对灯火,满屋聚诗书。

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

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余。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是宋代司马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处初寒好,衬寒福善居。

长宵对灯火,满屋聚诗书。

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

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余。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初寒时节为主题,表达了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诗书、灯火和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安逸宁静生活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幸福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初寒时节的描绘,展示了自己对安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何处初寒好,衬寒福善居"表达了诗人对初寒时节的喜爱,并将其与幸福的生活环境相呼应。

诗中的"长宵对灯火,满屋聚诗书"描绘了诗人长夜对灯火的陪伴,以及家中聚集的诗书,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则表达了诗人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和世俗的妆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

最后两句"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认为安逸的环境和内心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幸福,而物质的过多只会增加无谓的烦恼。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安逸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对知识、文化和内心宁静的珍视,传递了一种追求简朴、远离浮躁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诗书灯火更多暂息满屋登山屐长宵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