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

离席一挥杯,别愁今尚醉。

迟迟有情处,却恨江帆驶。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

诗词《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中文译文:

离席后举起酒杯,别愁让我继续醉。

漫漫长路上,有着深情的地方,只是恨船帆行驶迟缓。

梦醒时发觉还躺在床上,船行忽然已行过千里。

不见得到黄鹤楼,只能看到寒沙与漫天的雪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诗人在离开鄂州时的感受和心情。诗人离开时,举起酒杯,希望用美好的心情来面对离别,但其实内心仍有些许忧愁。他不舍得离去的地方有很多,但最为遗憾的是江上泛舟的时间过于拖延,不能像他希望的那样快速离开。

诗词中提到的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表达了诗人在船上行程漫长时,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这种感觉增加了诗中离别之情的苦涩和孤独。

诗的最后两句“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是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表达。黄鹤楼是鄂州著名的景点,诗人对离开鄂州而不能再次见到黄鹤楼表示了深深的遗憾之情。另外一句“寒沙雪相似”则通过对景色的描绘,透露了诗人对寒冷气候下的故乡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思乡和时光流逝等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愁。诗中的意象描写细腻生动,给人以思考与共鸣的空间,使人对离别和故乡之情产生共鸣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见情处相似舟行别愁觉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