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及甫入峡杂咏·十二培

舍车不涉猢狲愁,行舟未过虾蟆培。

咸池乐部十二锺,六丁挈置巫山背。

鳌头赑屃方壶裂,鲸腹膨脝海门碎。

凿开混沌尸者谁,事逐浮云堕茫昧。

作者简介(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次及甫入峡杂咏·十二培

《次及甫入峡杂咏·十二培》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舍车不涉猢狲愁,

行舟未过虾蟆培。

咸池乐部十二锺,

六丁挈置巫山背。

鳌头赑屃方壶裂,

鲸腹膨脝海门碎。

凿开混沌尸者谁,

事逐浮云堕茫昧。

中文译文:

舍弃车辆不跨越猴猿的忧愁,

乘船还未过虾蟆险滩。

咸池乐部的十二钟声,

六丁摆放在巫山之背。

鳌头赑屃方壶破裂,

鲸腹膨胀海门破碎。

谁敢凿开混沌的尸体?

事情追随浮云陷入茫昧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峡江的景色和传说为背景,表达了一种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和无常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了舍车不涉猢狲的愁。这里的“舍车”指的是放弃车辆,而“不涉猢狲”意味着不愿涉足纷扰的世俗之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烦恼和喧嚣的厌倦,寄托了一种追求宁静和超脱的心态。

接着,诗中描述了行舟未过虾蟆培。这里的“虾蟆培”是指峡江中的一处险滩。诗人通过这句表现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还未面临到艰险的挑战,但仍然心存警惕。

随后,诗中描绘了咸池乐部的十二钟声和六丁摆放在巫山之背的景象。这里的“咸池乐部”是指传说中的仙山,而“十二钟声”和“六丁摆放在巫山之背”则暗示了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景观。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现了诗意中超越尘世的意象,以及对神秘与超脱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鳌头赑屃方壶破裂和鲸腹膨胀海门破碎的景象。这里的鳌头和鲸腹都是象征巨大力量的形象,它们的破裂和破碎则表达了一种世界的崩溃与变迁的感觉。最后一句“凿开混沌尸者谁,事逐浮云堕茫昧”则是对世界本质和人生意义的质问。诗人在这里探讨了混沌和虚无的本源,并对生命的真实和目的提出了疑问。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峡江的景色和传说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神话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和对虚无、超脱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意味的语言,呈现出一幅超越尘世的画卷,同时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世界本质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洪咨夔独特的诗境和对人生哲学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及甫入峡杂咏·十二培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浮云凿开混沌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