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者

得道疑人识,都城独闭关。

头从白后黑,心向闹中闲。

饥渴唯调气,儿孙亦驻颜。

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

作者简介(张蠙)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赠道者

《赠道者》是唐代诗人张蠙创作的一首诗词。

原文:

得道疑人识,都城独闭关。

头从白后黑,心向闹中闲。

饥渴唯调气,儿孙亦驻颜。

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

中文译文:

获得真道后,怀疑的人才能认识。

都城如今孤独封闭。

头发由黑变白,在喧嚣中心却平静。

饥饿渴望只寻求气机调和,

子孙们容颜亦不老去。

这才知道真正的仙者隐世,

并不一定在深山中。

诗意: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个得道的人如何在尘世中保持平静和自在。诗人以几个意象来反映得道者的状态:得道之后反而会令人怀疑真相,都城的喧嚣无法干扰道者的内心安宁,得道者注重调和身心的平衡、保持健康,而不受饥饿和渴望的困扰。而且,得道者的青春容颜也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最后,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仙者并不一定居住在遥远的深山之中。

赏析:

《赠道者》这首诗以短小精悍的语言和简练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得道者在世俗中的境遇和态度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得道者的描写,点出了现实社会中纷繁复杂的喧嚣与浮躁。得道者能够超越这种喧嚣,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冷静,寻求身心的平衡和健康。诗中的最后两句“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则告诫人们,真正的仙者并不一定会隐居在深山之中,而是学会在尘世中保持自己的内心平和,追求精神的升华。整首诗以简练明了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理念的思索和追求,深入人心,令人陶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深山不在饥渴驻颜闭关儿孙都城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