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

剪翠妆红欲就

折得清香满袖

一对鸳鸯眠未足

叶下长相守

莫傍细条寻嫩藕

怕绿刺、□(上“四”下“娟”之右半)衣伤手

可惜许、月明风露好

恰在人归后

作者简介(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

《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是宋代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剪翠妆红欲就,

折得清香满袖。

一对鸳鸯眠未足,

叶下长相守。

莫傍细条寻嫩藕,

怕绿刺、□(上“四”下“娟”之右半)衣伤手。

可惜许、月明风露好,

恰在人归后。

中文译文:

在雨中的花朵上剪下嫩绿的叶子,装点鲜艳的花瓣。

剪下来的花叶散发出清香,弥漫在袖子上。

一对鸳鸯鸟在雨中休眠不足,它们长时间地相互陪伴在叶子下。

不要去靠近那些细长的茎去寻找嫩藕,

因为怕受到绿色的刺伤手指。

可惜现在,月明和露水都很美好,

然而这美好正好出现在人们离去之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花朵的美丽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诗中通过描写剪下的花叶散发的清香、鸳鸯鸟的眠伴以及嫩藕的保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热爱。诗的最后两句,恰好在人们离去之后,描述了月明和露水的美景,暗示了人们常常忽略了自然之美,只有在离开之后才能真正欣赏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中花朵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剪翠妆红的意象表现了花朵的美丽,清香满袖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层次。一对鸳鸯眠未足,长相守的形象展示了自然界中的伴侣关系,传递出诗人对爱情和珍贵关系的思考。诗中出现的嫩藕、绿刺等自然元素,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呈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关怀之情。最后两句以月明和风露的美好形容了离去后的景象,呼应了整首诗中的离愁别绪,给人以深思。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传递了丰富的意境,展现了晏殊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触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月明可惜清香长相守露好衣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