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元翰中大挽词二首

遗直诵家声,持心本至诚。

何劳求皦察,所至自安平。

气象余前辈,才华属後生。

飞腾看诸子,相继亦公卿。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鲁元翰中大挽词二首

《鲁元翰中大挽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遗直诵家声,

持心本至诚。

何劳求皦察,

所至自安平。

气象余前辈,

才华属后生。

飞腾看诸子,

相继亦公卿。

诗意:

诗的第一部分表达了对已故的直诵家(指先父苏洵)的追思和怀念,他的声音仍然在世间回荡。诗的第二部分强调了持守内心的真诚和正直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自我安宁的追求,不必刻意追求世俗的眼光和评判。诗的第三部分强调了作者的气度和才华,他超越了前辈的成就,被后人所仰慕。最后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也能像前辈们一样在文学道路上有所成就,成为公卿之才。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已故的父亲苏洵的怀念之情,并强调了内心的真诚和平和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自己才华和气度的自豪展示了自己的成就,并鼓励后人在文学上追求卓越。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表达了作者对家族和文学传统的自豪感和对后人的期望。它展示了苏辙作为一位杰出文学家的自信和自豪,同时也显示出他对于家族与文化传承的重视。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词句,传达了作者对家族荣耀和文学成就的热爱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鲁元翰中大挽词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公卿气象至诚诸子才华持心皦察